深圳基本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适应现代化中心城市功能”的新型产业体系。
■产业结构
深圳已初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航母”、其他优势产业为“护卫舰”的现代工业“航母群”。2006年,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4.4%,提高4.6个百分点。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也高度发达。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主体的现代金融服务业,提供了充足的产业资本供给;以海港和空港为龙头,保税区、出口加工区、海关监管仓等为网络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打通了参与国际市场的通道。
■投资结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态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73.67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次产业投资0.33亿元,比上年增长43.7%;第二次产业投资450.19亿元,增长20.9%,其中工业完成投资450.19亿元,增长23.1%;第三次产业投资823.15亿元,增长1.8%。
■所有制结构
深圳努力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培养了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上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深圳大力发展外商投资经济,支持和规范发展农村集体股份制经济,支持和鼓励发展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特别注重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公有制企业产权主体也趋于多元化。
■都市农业
2004年深圳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后,深圳已没有农村、没有农民,但深圳却致力发展现代化都市农业。“十一五”期间,深圳拟投资88.2亿元,用于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科技园、农产品加工流通、林业、生态旅游基地和保障体系等六大类39项农业重点项目的建设,形成具有深圳特色的都市农业。
布吉农批市场
深圳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占地面积12平方米,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有全国30个省、市、区的2000多家企业参与交易,经营品种3000多个,市场销售额连续多年居全国同业榜首,业务范围辐射到华南、香港和东南亚地区。
■现代工业
工业概况
外向型特征突出的深圳工业,占据经济 “大半壁江山”。 2006年国际、国内市场双轮驱动,以高科技产业为主体的工业生产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态势,总产值实现连续15年快速增长,实现工业增加值2858.12亿元,增长17.3%。占本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3%。
工业百强
深圳工业集约化发展步入正轨,重点产业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2006年深圳工业百强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620.4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7237.5亿元,同比增长28.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2%。
支柱工业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深圳重点发展计算机软件产业、通信产业、微电子及基础元器件产业、视听产业、机电一体化产业、重点轻工产业和能源产业等七大主导行业。制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新兴行业发展迅猛。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第一大工业行业。以机械设备行业为代表的现代装备工业成为深圳市第二大行业。
行业产品
深圳主要有34个工业行业,上千种工业产品中有3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集装箱占全球38%,硬盘驱动器占全国50%、全球10%,计算机磁头占全球近60%,激光唱头占全球超60%,程控交换机占国内40%多,基因工厂乙肝疫苗占全国51%,钟表占全球45%,黄金饰品全国市场占有量达70%。
传统工业
深圳有1200多个服装品牌。皮革、黄金珠宝、机械、家具、玩具、印刷、钟表等传统优势工业继续快速增长。
珠宝业
深圳是中国内地金银首饰来料加工企业建立最早、数量最多的城市,现占据了中国内地7成的市场份额。1100多家珠宝企业正朝着规模化、集约化、品牌系列化方向发展。
■建筑业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市注册建筑施工企业600余家,建设监理企业80余家,造价咨询企业56家,招标代理企业67家,建筑行业协会6家,外地驻深建筑施工企业184家。2006年实现增加值162.91亿元,比上年增长7.5%。